本报记者刘启红
人间四月天,田野尽芳菲。
4月12日,记者走进芦溪县宣风镇吐下村,但见座座大棚一字排开,煞是壮观。随行的村党支部书记陈光东自豪地说:“人家可能是‘一村一品’,我们这可是‘一村多品’。”他如数家珍地向记者介绍,村里有萍乡市第一个铁皮石斛基地、萍乡市第一个百香果基地、萍乡市规模最大的花卉苗木基地,等等。
42岁的欧阳云是吐下村的“技术流”。作为当地的种植大户,她掌握了一门独门秘籍,那就是西瓜苗嫁接技术。按照以往经验,西瓜不能栽在原土里,必须一年换一块新地,西瓜大棚也得跟着重做,这无疑会增加生产成本。欧阳云了解到浙江温岭有一种栽培方法,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于是专程跑到那儿学了10天,光学费就花了5万元。“有了这项技术,我种的西瓜再也不会死蔸了。”欧阳云解释道。她还现场演示了嫁接绝活,用刀片把西瓜苗的嫩芽削成薄片,轻轻插进用于嫁接的砧木中,随后夹紧接口移入营养钵中,整个过程一气呵成。在欧阳云手中,用于嫁接的砧木可以是丝瓜、南瓜、葫芦,嫁接后的西瓜根系发达,挂果率更高。
花卉苗木是吐下村的传统支柱产业。随着我省吹响绿色崛起的号角,吐下村的花木产业呈现出井喷式的发展态势,至今涌现花木种植大户10户、花木龙头企业4家,已建立江西福义实业有限公司和江西健航实业有限公司等示范基地6个,带动农户300余户。全村现有花木种植面积近3000亩,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地。村民肖福根种了3亩树苗,虽然处在“支部+协会+公司+党员+基地+农户”多重结构中的最后一环,但因为傍了“大树”,仍然得到了实惠,在加入协会的第一年便获得分红3.6万元。
在村民黄子健的铁皮石斛基地里,4名村妇正在为外销的成品装箱称重,一捆捆码放整齐。2012年,黄子健投资480万元,承租50亩地栽下了这片“软黄金”。眼下正是起苗的时节,记者看到,大棚里的铁皮石斛长势正旺,一畦一畦郁郁葱葱,按照现在的市场价格,湿条每公斤800元,干条则达到了每公斤7000元,黄子健的石斛基地每亩纯收入保守估计可达10万元。事实上,这片基地不但是黄子健的摇钱树,还是当地村民的致富源。仅去年,他为基地农民工支付的工资就超过了20万元。“今年我还要扩大规模,把产业做大做强,带着大家一起干、一起富。”黄子健信心满满地说,“这碗‘绿色饭’,靠得住、留得久、吃得香!”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36120170002 药品信息服务证 江西日报社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