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萍乡市卫生应急工作要点
2016年全市卫生应急工作总体要求是,围绕“巩固、提高、规范、创新”和“夯实基础、规范管理、提升能力”的工作理念和思路,编制《萍乡市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深入推进卫生应急体系与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各类突发事件,全面提升应急管理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高效做好突发急性传染病疫情防控工作
(一)强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进一步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报告网络,做好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加强SARS、禽流感、寨卡病毒、中东呼吸综合征、埃博拉出血热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监测,强化病例、病原和媒体舆情监测工作,不断提升监测报告系统的灵敏度,强化信息及时报告和快速反应力,提高早期发现和预警能力。完善传染病疫情的日分析、月评估制度,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公共卫生风险评估,做到早报告、早预警、早准备,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综合监测、信息报告、风险评估和预警响应等工作的督导检查。
(二)完善联防联控指挥协调机制。积极完善联防联控指挥协调机制运行程序,进一步强化教育、农业、气象等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根据防控工作形势组织相关部门共同研判疫情形势,部署落实防控措施,适时组织开展联合督导检查。
(三)高效做好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应急处置。依法、依规、及时有效地做好各类突发急性传染病和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完善应急检测实验室网络建设,提升实验室应急检测能力。进一步强化各级医疗机构公共卫生意识,切实承担起相应的公共卫生职能,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流感样病例和不明原因死亡病例的监测、排查和管理工作。全力做好H7N9等各类新亚型流感疫情以及中东综合呼吸征、埃博拉出血热、寨卡病毒等输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做好重点时间、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的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工作。
二、积极开展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工作
(一)夯实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基础。制定我市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实施意见,强化考核评估管理,构建市、县(区)两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网络体系。统筹安排、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开展区域紧急医学救援中心规划建设,构建市级突发急性传染病救治、化学中毒救治、景区医学救援、紧急医学救援培训、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等网络体系。分类建设全市各级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队伍。开展市级紧急医学救援骨干和卫生应急队伍规范化、专业化培训。积极争取市级财政支持,重点做好区域紧急医学救援基地项目申报工作。
(二)强化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准备。做好应急准备工作,加强应急值守,及时、有效开展事故、自然灾害、社会安全和恐怖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重点强化卫生应急队伍的第一时间快速反应能力和现场处置能力。做好特殊时期、重大节假日、大型活动的卫生应急保障工作,主动加强与各牵头部门的协调和沟通,充分做好应急准备。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现场处置指导专家库,理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专家调派机制。
(三)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制订印发《突发事件紧急医疗救援信息报告管理办法(试行)》,加强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信息报告管理工作。
三、不断加强卫生应急核心能力建设
(一)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管理。加强全市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急管理人员培训,全面推进《全国医疗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和《全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卫生应急工作规范》的落实,细化考评标准,加强培训和检查考核。落实《萍乡市突发事件卫生应急预案管理办法》,梳理、清理和修订卫生应急相关预案,推进卫生应急预案的电子化、流程化和卡片化建设,加强应急预案的宣传培训和演练评估。继续开展卫生应急综合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推进各级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卫生应急队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专家库建设和管理制度。分学科、专业完善各级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卫生应急专家库。调整充实各级各类卫生应急队伍。印发《萍乡市各级卫生应急队伍装备标准》,细化方案,完善投入,加强考核,统一规范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外观标识,推进应急队伍专业化建设。完善卫生应急物资储备目录和标准,强化队伍监督检查和培训演练,重点开展卫生应急队伍集结拉动抽查考核。
(三)推进应急指挥中心建设。升级改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决策指挥系统,加强事件信息、监测预警、应急预案、专家队伍、应急物资和应急处置等卫生应急信息化管理。建立卫生应急指挥中心管理运行新模式,统一履行应急值守、信息汇总、监测预警、专家会商、辅助决策、指挥调度、资源管理和视频会议功能。
四、加强卫生应急纵向与横向协作
加强军、警地间和部门间的协作,完善卫生应急工作协调联动机制。加强与萍乡市气象局和交通广播的沟通协作,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卫生应急预警信息的快速传播通道,宣传卫生应急知识。
五、推进卫生应急社会化建设
加强与相关部门、行业的配合,进一步健全卫生应急工作社会动员机制,广泛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传周”和卫生应急进企业、进社区、进学校、进农村、进家庭“五进”活动,有效组织和动员志愿者队伍、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方面力量参与卫生应急工作。拓宽渠道,拓展方式,通过微信公众号、短信、宣传栏等,开展健康教育与提示,定期宣传卫生应急知识,提高全社会人群应急避险、自我防护、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拓展卫生应急服务社会的内涵与功能,提升卫生应急社会参与水平。
六、继续促进卫生应急文化建设
开展卫生应急文化建设的研讨,激发卫生应急工作者的职业荣誉感和工作归属感,充分利用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时机与成效,加强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采取多种方式加大对系统内先进事迹,先进人物的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卫生应急工作氛围和社会舆论环境。
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本网所载的文/图等稿件均出于为公众传播有益资讯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我们不对其科学性、严肃性等作任何形式的保证 。如其他媒体、网络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须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2、本网站内凡注明“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均属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均属“大江网(中国江西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站协 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本网站原创内容版权归本网站所有,内容为作者个人观点,本网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商业目的及应用建议。 已经由本网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大江网(中国江西网)”,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3、凡本网站转载的所有的文章、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等资料的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本网站采用的非本站原创文章及图片等内容无法一一和版权者联系,如果本网 所选内容的文章作者及编辑认为其作品不宜上网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用电子邮件或电话通知我们,以迅速采取适当措施,避免给双方造成不必要的经济 损失。
4、对于已经授权本站独家使用提供给本站资料的版权所有人的文章、图片等资料,如需转载使用,需取得本网站和版权所有人的同意。
※联系方式:大江网(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