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斌, 2004年毕业于江西财经大学通信工程专业,曾先后在北京、广州、上海等地服务于科研院所、大型企业,做过技术研发,搞过工艺定型,参与过863项目,两年前还在中国500强企业——上海某军工单位工作,担任重要工艺技术负责人。
就是这样一个在村里人眼里看来有学历、有能力、有前途的高材生,突然辞掉了高薪工作,回家下地干农活了。村里人都很纳闷:如今这个全民进城打工,连高中生毕业都不愿务农的年代,怎么他就愿意把自己从一名有大好前景的城里人变成一名辛苦劳动的农民呢?!
刚过30的贺斌,是土生土长的农民的儿子,从小生活在江西省莲花县的一个村庄上,他对这片养育他成长的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因此即便他去城里读书也好,工作也好,仍时刻关心农村的发展,关注国家农业政策的变化。虽然每年中央一号文件都提到三农问题,但是家乡的农业发展相当传统落后,到处是荒山荒地,本地村民都外出打工了,即使有些留下来的青壮年也不愿下地耕种,情愿去县城的工业区打一份工,县城的农副产品主要依靠外乡输入。这些情况他都看在眼里,他一直在找机会回乡创业,为家乡的建设发展出力。近年来,中央对农业重视空前,他觉得时机到了。2013年,他毅然辞职回家,牵头组织成立了莲花县梦莲农业专业合作社和莲花县梦莲生态养殖场,合称梦莲农场。他憧憬着梦莲农场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莲花梦!
梦想是美好的,创业是艰辛的
村里的土地比较分散,在靠近山边有一片早已荒废多年的冬水田,他与父亲决定利用这些荒地顺着地势挖建一排鱼塘,周边的荒地也可以利用来种植鱼草,用这种纯天然的方式喂养草鱼,因为县里的草鱼供给大多数都是从外县运输来的。然而刚开始动工就碰到了问题,出租土地的村民不愿意破坏原来的田埂,虽然做了很多思想工作,因为涉及到产权确认的问题,没有回旋的余地,于是只能顺着田埂建塘,鱼塘建的歪歪扭扭。紧接着就是买鱼苗下种了,没多久就发现了新的问题,由于村边生态环境比较好,山上有很多野鸟,鱼苗成了它们的食物。每天清晨,可以看到鸟群在鱼塘边降落,没有什么好办法,只好采用人工驱鸟,耗费了人力但也没起到什么效果。直到鱼渐渐长大,鸟也吃不了,这问题才算解决。可紧接着又出现了新的问题,有人企图电鱼偷鱼。这片荒地周边本来很少有人来,自从鱼塘建立之后,有时贺斌从村另一头种水稻回来时,会看到有陌生人从鱼塘那条路下来。夏天某日,天已经黑了,他在家中吃晚饭,突然有村民过来反应说看到有人骑摩托车沿路去鱼塘那个方向了。他连忙放下碗筷冲出去,飞奔到鱼塘,可是没有看见人,只看到远远的地方有摩托车正在离开。第二天,贺斌决定在鱼塘边搭一个简易的房子,晚上就睡在那里守着鱼塘。时间很快来到收获的季节,但是鱼塘这边碰到了最大的问题,鱼生病了。贺斌很着急,家里人都很着急,立刻找来了村里原先也养过鱼的村民请教,很快得出结论得了寄生虫病,急需要杀虫,于是第二天他就去县城买回了药,撒到鱼塘里。第三天早上,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鱼大面积死亡,浮在水面上,那情景惨不忍睹。最后估算几个鱼塘加起来损伤上千斤。这是由于缺少经验,鱼药用量过大。这一年每天起早割草、喂鱼,每晚坚守看鱼算是白费了。
中国江西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
1、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或“中国江西网”、“大江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江西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中国江西网讯[XXX报]”或“中国江西网-XXX报”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江西日报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江西网·XXX报”。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中国江西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不授权任何机构、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截取、复制和使用。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联系方式:中国江西网 电话:0791-86849032
|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编号:赣B2--20100072 备案号:赣ICP备05005386号-1 药品信息服务证 赣网文[2018]3167-034 (总)网出证(赣)字009号 网络视听许可证1406143号 国新网3612006002 江西日报社中国江西网版权所有,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 ![]() | ||
![]() |